湘村发现期双峰龙安朱家大院

上次给大家介绍过双峰香花桥村的朱家大院,这次我还要告诉大家在双峰的甘棠镇龙安村还有一处朱家大院,而且跟香花桥的朱家大院也做法也差不多,也是四个堂在一起。从网上得到的资料说这处朱家大院是由树德堂、尚志堂、拱辰堂与绍箕堂组成,但从我实地采访的情况来看拱辰堂好像应该叫“炳辰堂”,而绍箕堂则应该叫“肃雍堂”,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自有详解。从下面这张卫星图上可以看到这四个堂的分布情况。

从甘棠镇一路向东两公里就到了龙安村境内,这里都是丘陵地带,石灰石的山间有一块块的平地,众多的民居散落其间。要在这里找到古建似乎比较难,好不容易看见了一个封火墙,结果还下不去,只好继续向前希望找到一条可以下去的路。

好不容易下来,找到了我今天探访的第一个院落,绍箕堂。从绍箕堂的正面来看,这座建筑是座北向南的,门外是一道长长的青砖青石基外墙,上面有枪眼和通风窗。这个墙基足有一人多高,堆砌整齐,只是这里原有的马头墙全部被拆毁,房子成了硬山尖顶,少了徽派古建的那种神韵。

这是槽门,已经毁得差不多了。

绍箕堂的名字读起来有点怪怪的,有个成语叫“克绍箕裘”,克:能够;绍:继承;箕:扬米去糠的竹器,或者畚箕之类的东西;裘:冶铁用来鼓气的风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所以这个绍箕堂的来历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门倒是有特点,木门上钉满了铁片,就像古代的铁甲!

历经百余年风雨,铁甲门依然坚固。

进入门内突然发现墙砖上好像有字!

仔细一看是“咸丰二年”“壬子冬”,咸丰二年就是年。这些字都是阳纹,应该是在砖模上先刻的阴纹,倒模后就成了这个样子。但“咸丰二年”的字是反的,莫非刻字师傅忘了这一点?

还有“肃雍堂”!上面有好多!再则,为什么会在绍箕堂的建筑上会有肃雍堂的字?难道是这附近原来有个肃雍堂,后来用肃雍堂的砖来修的绍箕堂的房子??

我记得上次在富厚堂里看见过一块牌匾上书“肃雍和鸣”。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庄严雍容,整齐和谐。形容祭祀时的气氛和乐声。《诗·周颂·清庙》:“于穆清庙,肃雝显相。”毛传:“肃,敬;雝,和。”《汉书·刘向传》引作“肃雍显相”。《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

再进来就是正厅了,可惜这里也只剩下一半。

正门的两根大青石柱特别打眼。

石柱上各有两小狮子,好像是在争抢那个绣球,表情生动,非常可爱。

屋檐下红黑漆的的木结构是我们湘中地区都喜欢使用的。

正厅大门的石框雕工也很精美。

正堂屋边上的土砖房很多已经垮塌了。

再来说这一线的围墙,原来西头应该有个炮楼之类的,现在被削去了一半。这种造型就像一个壁垒森严的军事城堡。

从槽门进来的左手边有一个小门。

碎青花瓷片贴成的“禄”。

围墙里已经成了牲口栏。

但是枪眼还在。

这是围墙顶西头的炮楼,已经成了厕所。

这里是西侧的三纵厢房,没了马头墙是真的难看!

但墙上保留下来的窗户还是很精美的。

看这窗檐下的彩绘,有戏剧场景,也有寓意美好的花鸟祥兽。

像这一幅左边是哪吒闹海,右边是武松打虎,中间像是西厢记。

这里的泥塑窗格也非常精致,上面的小狮子做得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三个纵向的厢房间还有长长的天井。

肃雍堂的砖随处可见,而且很多是原装的老墙。

这是绍箕堂西边保留下来的一段青石围墙,墙上开有石门,这个院子的防御功能非常明显,我想这也说明直到晚清双峰当地的匪患仍然十分严重。

在绍箕堂西北米处就是“尚志堂”。

这里也是四个堂中破坏最严重的,但有意思的是这里保留了朱家大院唯一的一面马头墙!

这面墙高约十二米,下面有两米多高的青石墙基,墙顶是用的弧形,非常漂亮!我想原来的朱家大院肯定也是封火墙层层叠叠,大气壮观!

从保留下来的这个偏门来看,这栋建筑的工艺水平不会差!

但可惜的是这里的正堂屋和槽门都已荡然无存,两边的厢房也所剩无几。

所以也找不到房内的题记,只在一块青砖上发现了这个记号。

这是东边的厢房。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来到了位于尚志堂西南多米的拱辰堂,槽门两边已经全是现代建筑,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

拱辰堂门口有一条小溪,像护城河一样,溪上有一座青石拱桥。

槽门上的牌匾已经被糊上了“为人民服务”。

在槽门内我有了一个发现!

这里很多砖上都有三个字“炳辰堂”!

难道又是搞错了?

来到院子里,这里只剩下了正堂屋的这一点了。

石柱上的小狮子依然可爱。

后进和厢房已经全毁,不得不让我觉得惋惜不已。

最后来到了最西北端的树德堂。

这是个大院子,槽门略向后退两边也有围墙和附属建筑,目前只剩下东边还有一小半,西侧的则被拆除建上了新民房。

“树德堂”这三个字是曾国藩所题!咸丰七年(年),曾国藩奔父丧回到湘乡,其父曾麟书的好友朱岚暄从甘棠赶到荷叶吊丧。翌年春,曾国藩与曾国华两兄弟应朱岚暄之邀浏览猪婆大山。当时适逢朱岚暄两个儿子准备分家,为次子朱海峰营建的新房即将竣工,曾国藩便取“树德”以对“绍箕”,并为其书写了“树德堂”三个大字。

在槽门里发现这里的很多砖上有一种奇怪的字迹!

就是这样的,看起来这个字好像又是印反了。

把图片处理一下,应该是这样的,可是我完全不认得这个字,上面是个“任”,下面是“共”,外面是“辶”,问了院子里的老人,告诉我读“sǔn”,可我看了半天也没联想出是哪个字。这是砖户的商标呢?还是主人家的标志?

这个槽门里面是个戏台,以前只有有钱的大户人家里都有这样的戏台。朱家为什么这样有钱?原来龙安村的朱家是个商业世家,第一代经商的人叫朱祖礼,他先是靠自己的勤劳耕作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然后在宝庆开了一个“玉和祥”的商店,道光年间,他的长子朱太祥成了宝庆府有名的“毛板巨商”。据说当年资江上有一种特有的毛板船,是用未刨的松木板制成的,头尖,尾尖而翘,长二十余米,宽三米,是用来装煤的,最重能装90吨煤!这种船装上煤沿资水而下经洞庭湖和长江再到武汉,先卖煤,然后把空船拆成木板出售。一艘毛船连木头带煤成本是银洋元左右,若能平安抵达武汉可卖至至银洋,利润相当可观!但风险也很大,一但出事往往人财两空。但玉和祥庄主朱太祥“每放百舟,遇险而补,以航运亨通,安全到达彼岸而致富”。后来年岁大了便在家乡买田建房,人称“家财万贯”。其弟朱岚暄长大后继承兄业,不仅购买纵横10余里的田地,还大兴土木,成了湘中巨富之一!

这是正厅,两侧还有厢房,如果不是拆掉了马头墙,这里会更加气势雄伟。朱岚暄自己仗义疏财,广交朋友。青年时就与长他7岁的曾国藩父亲曾麟书结交。曾国藩入京会试,还向朱岚暄借过50两银子。以后曾国藩送给朱一些盐票,使朱家多了一条财路。朱岚暄为表谢意又送银0两及礼物,并退还曾国藩的借条。这些琐事在曾国藩与其弟的家书里都说得清楚。

从房檐下的这此精美的泥塑。

这里的窗檐也同样精致!

这个小狮子貌似别的堂里还没有看见过。

窗檐下的彩绘画更多,内容更丰富!老人讲树德堂有个别名叫“花屋子”,就是因为这里的墙上、窗上、柱上、石头上到处都能看见这样精致的花纹和图案!

正厅的两根石柱上的小狮子是朝外的。

门框顶上是八仙。

祥云和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

进到正厅里虽然破坏得很严重,但也能从各个细节之处看出房子主人的别具匠心。

这里的厢房都岌岌可危了。根据所查史料,这位朱岚暄虽然自己富甲一方,但平日对“富而不施,丰置自顾”的人经常提出批评,他认为“从此自累,更遗毒于子孙,与其富而暴,何时若贫而仁”,所以他对家乡的很多公益事业都慷慨捐助。永丰镇修文昌阁他捐银两,双峰书院扩建、东皋书院扩建他捐两,县令唐逢辰议置学田,他带头捐60余亩,其余建桥梁、平道路、置家塾种种捐资不下数千金!

咸丰二年()湘乡大旱,自五月至七月,连续80天未下大雨,粮食歉收。加之太平军入湘,天下大乱。到第二年,湘乡米价疯涨,盗贼蜂起,灾民云集。当时县令朱孙诒与曾麟书及朱尧阶等商议赈灾,请朱岚暄助之。朱不仅开仓减价平粜,救活众多饥民,而且又出钱2万金,分给四方民众,以赈极贫之户。他还召集乡里富户,储谷3余石,以济饥民。县人呈报湖南巡抚潘铎,为之请旌。湖广部督张亮基以“全湘食德”旌之。匾额前头小序为“咸丰二年,湘乡大旱,次岁大饥。朱君增华,捐赈万金,合邑赖之”;落款为“钦命湖广总督、部堂张亮基题,钦差大臣、礼部侍郎曾国藩书。”听说此匾解放后还悬挂在绍箕堂大门之上。曾国藩在给朱孙诒的信中,极力赞扬朱岚暄“捐万金以赈,可谓豪杰之士”。同时,还将已故胞弟曾国华的四女曾靓媛许配给朱岚暄次子朱海峰做儿媳。光绪五年(),曾靓媛与朱德培(字养斋)正式成婚时,曾国荃特送一副“天官赐福”的中堂;曾纪泽则书写“一帘花气香春雨,万壑松风卷翠涛”的对联赠之。

将要离开龙安村时,我对这位双峰老乡充满敬意。我们双峰在晚清时期曾出现过如体仁堂主人茶商刘麟郊、柏荫堂主人戴海鲲、石壁堂主人茶商朱紫桂兄弟等等著名的商人,这些商人不但精于经营,而且有股侠义之气,他们的事迹在当时为人称道。只可惜时光流逝,换了人间,他们的事迹已经不为人所知了,他们的故居也跟其它古建筑一样逃不开凋敝的结局。我只能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再次向大家展示这里的面貌,呼吁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rongtong.com/sgytl/sgytl/14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