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木缅怀我的太师傅蒋英教授刘胜祥不能遗

专业治疗白斑医院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年,我拜华中师范学院谭景燊教授为师(年8月24日~年9月19日),攻读植物学硕士学位、种子植物分类学方向。谭景燊先生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年从广西大学农林学院毕业后,即考入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拜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蒋英为师,成为该所的第一批研究生,主攻中国茄科植物分类学研究,年毕业后,随其导师蒋英教授赴台湾植物研究所工作。按照中国师承传统的习惯,蒋英教授是我们的太师傅。但是我没有见过蒋英老先生,在我列入谭先生门墙的那年,蒋英老先生不幸仙逝,终年84岁(年11月6日~年3月6日)。

著名植物学家蒋英教授铜像(李风摄于华南农业大学)

(铜像左手拿着的是蒋先生发现的植物花皮胶藤,右手拿着放大镜,目光坚定望着远方,显示出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辛、为理想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铜像于在华南农业大学落成)

我和谭先生相处最长的时间是每年一个半月的江西庐山植物分类教学实习。我们自带行李,住在庐山第二小学的教室里,学生们打地铺,我和先生住在老师办公用的小房里,刚好放二张木板床和一张小桌子。野外跑一天后,晚上,我们师徒两人开始了每天的植物标本鉴定工作。每天睡在床上我们聊得很晚,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先生硕士生导师的大名——蒋英,国家一级教授,《中国植物志》第63卷和第30卷第2分册的作者,中国夹竹桃科、萝藦科、番荔枝科植物专家,其中属蒋老先生发现定名的新种个,新属10个,是一位对中国植物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第一次见到太师傅的论文是在年1月4日,在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蔡希陶纪念室里见到了蒋英教授送给蔡希陶先生的一篇论文,当时那股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蒋英教授夹竹桃科新种早期论文

(刘胜祥,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蔡希陶纪念室,0104)

年,采自香港的茜草科一株植物被蒋英教授的弟子们命名为蒋英木(Tsiangiahongkongensis(Seem.)But,HsueetP.T.LiinBlumea31(2):..)此文发表在蒋老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华南农学院学报上(ButPaul,Pui-Hay(毕培曦);Hsue,Hsiang-how(徐祥浩);Li,Ping-tao(李秉滔)Tsiangia,anewgenusbasedonGaertnerahongkongensis(Rubiaceae).Blumea,31:-.)。在这三位作者中,徐祥浩先生与谭景燊教授的夫人杜念劬教授是大学同学,年,他与谭先生都成为了蒋英教授的硕士生开门弟子。

年7月,应中山大学理学院院长陈焕镛的聘请,太师傅回中山大学任教,协助陈焕镛先生为发展农林植物研究所开展科研工作。抗战八年,他随着中山大学辗转迁徙。年12月,他和陈焕镛先生等人一起,将农林植物研究所全部植物标本迁运到香港保存。后与陈少卿、梁宝汉等一批人从广州湾(现在的湛江市)进入广州,随中山大学农学院搬迁云南,后又搬迁到湘粤交界的宜章县栗源堡。在太师傅逝世四年后,弟子们用原产于香港的一朵野花用先生的名字来命名——蒋英木,用来纪念尊敬的蒋英老师在香港这一段渡过的非常艰苦的动荡的战争岁月。

蒋英木主要识别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干后呈不规则的突起的筋纹。叶对生,近无柄,革质,宽倒卵形至匙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顶端钝,基部渐狭,无毛;托叶草质。花序单生或二歧分枝的聚伞花序,花4基数;花萼腹面有棕红色的附属体;花冠辐形,干后呈现明显网状脉;雄蕊生于冠管喉部,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数粒,花柱2裂。果未见。产香港。——摘自中国植物志。

蒋英教授(右二)与李秉滔(左一)等老师在鉴定标本(网图)

蒋英老先生,原名蒋积英,号菊川,年11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县(今昆山市)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年他从苏州晏成中学毕业后,被送进上海沪江大学文学院。年,他毅然中断了文学院两年的学业,于次年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以《花的进化史》论文获得由美国纽约大学颁发的林学士文凭。

年,太师傅到安徽省安庆农业专科学校任教,讲授造林学、土壤学、森林保护学和植物学等课程。年3月经秦仁昌介绍,太师傅到广州中山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任教,兼植物研究室研究人员。此后,他一连两年在广东珠江支流的东江、北江、西江流域采集植物标本。

年2月,经秦仁昌教授建议,太师傅被调到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任技师,担任植物标本室主任,兼江苏、江西、云南、贵州等地植物调查队队长。

年7月,应中山大学理学院院长陈焕镛的聘请,太师傅又回中山大学任教。

年2月起,太师傅任中山大学农林植物学部主任兼农林植物研究所代理主任。带着谭景燊和徐祥浩研究生在南岭山脉的莽山、衡山、阳明山一带采集标本,建立了一个拥有4万多号标本的植物标本室。

年春,太师傅受中山大学的委派带着已经毕业的谭景燊研究生等人去台湾考察。在台期间,他担任台湾林业实验所技正兼台北植物园园长职务。费尽心机拍下了台湾植物新种模式标本多张,收集了一千多本图书和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把这些标本资料全部献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成为编写《中国植物志》的珍贵资料。此外,他在台湾大学研究期间,还对该校搜藏的植物标本,做了不少订正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师傅继续在中山大学任教。院系调整后,他先后在华南农学院、广东林学院、中南林学院、广东农林学院和华南植物研究所任教授、研究员。他是广东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植物志》编委会顾问,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曾当选为第二届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年院系调整后,他担任华南农学院林学系植物学教研室主任,主讲植物分类学、树木学和植物学等多门课程。华南地区农林大学都在较长时间内使用他编的教材或参考书,为华南地区哺育了几代农林科技人才。

年,太师傅研究广东番荔枝科植物共62种,中名方面通用及古籍有名者仅2种而已。其余如紫玉盘、蚁花、澄广花、银钩花、嘉陵花、瓜馥木等等都是他创立的名称,一直被全国普遍使用。其他经太师傅创立的各科植物名称更多,如中国夹竹科、萝藦科植物共种,真正通用及古籍有名者仅21种,其余种也是蒋英首次创立。为了教学和科研生产的应用,他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编订了《两广乔灌木名录》,共有多种名称,有中名、土名或别名和拉丁学名,由广东林学院(年)刊行,至今仍有科学价值。

太师傅讲授树木学和植物分类学课程时,创立了“陈列辅导”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学期结束前夕,把课程和实验的全部内容,用各种直观教材、挂图、显微镜照片、生活标本、蜡叶标本等,连同说明、讲义分门别类陈列展出,辅以解说,就象举办展览会一样。他住在陈列室里,几乎整天充当”讲解员”。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系统、深刻地掌握植物学知识。“陈列辅导”教学法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徒子徒孙们。

谭景燊先生随太师傅从台湾返回香港后,在香港航空公司工作。后来谭先生参加了著名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即两航驾机起义,此举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年12月30日,我的二位师哥,谭先生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在香港出生,起名为大忠和大义,表明了先生一生爱国的心迹。年,全国院系调整,急需植物分类专家,受中南局委派,谭先生调入到华中高等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工作,他沿用太师傅的治学方法,创建了华中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植物分类学人才。在华师生物系标本室外的墙上,挂满了植物腊叶标本。分类教学实验室里,各种果实、种子、木材标本和手绘挂图看得让人眼花缭乱,我也是在太师傅“陈列辅导”的教学环境中与植物分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大学植物分类教学中,我们都采用了太师傅的“陈列辅导”的教学方法。在谭先生指导下,我们对“陈列辅导”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认真学习,其学习心得反映在我们编写的植物学教材和教学辅导书中。(刘胜祥主编,植物资源学,武汉出版社,;黎维平主编,植物学学习指导,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刘胜祥、黎维平主编,植物学,科学出版社,)

为了寻找绿色宝藏,太师傅的足迹走遍了半个中国的山山岭岭。采集到植物标本多号,这批标本,已成为编写《中国植物志》和研究中国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等学科的珍贵资料。

年,蒋英教授被委任为两广野生橡胶资源调查队队长。他带队到广西东南部的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天天翻山越岭,寻找野生橡胶植物。他们摸清了华南地区橡胶植物资源情况,受到国家农垦部嘉奖。

年,他经过8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终于在云南南部摸清了我国萝美木属植物资源,共有9个种,其中云南萝芙木、广西萝芙木、海南萝芙木是他发现的新种。此研究成果为我国医药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年,太师傅开始对夹竹桃科、萝藦科和番荔枝科植物进行系统研究,成为我国较早开始植物专科研究的植物分类学者。他先后发表了《亚洲夹竹桃目植物之研究》(1—5)、《广东番荔枝科植物》、《中国夹竹桃科植物一新属》、《印度尼西亚膜质藤属植物之研究》等多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从此,他的名字为国内外植物学家所熟悉。

多少年来,他为搜集过去失落的中国植物标本和邻国植物标本,特别是模式标本及原始文献,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他几乎每天5点起床,有时整个白天在实验室解剖植物,晚上查阅有关书籍和摘录文献直至深夜。几十年来,他基本收齐了夹竹桃科和萝藦科植物的原始文献和模式照片。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太师傅被聘为编委,毅然接受了两卷的编写任务。他勤奋工作,每天清晨,戴着草帽,挂着背包,步行来往于华南农学院和华南植物研究所之间。每天行程12华里,天天早出晚归,三伏酷暑,汗流浃背。

他治学严谨,在编写植物志工作中,对每一个植物分类群名称、形态和植物各器官,都经过认真细致考证,一丝不苟。为了纠正外国专家在我国罗布麻属植物分类上的错误,他详细解剖了我国该属植物各个器官,花了一年半时间才得出结论。我国的鹅绒藤属植物,过去一些外国专家把它划为8个属。经过两年半时间深入研究,解剖了多朵花,终于得出这个属各种植物的副花冠特征大致相似,应该归并一个属的正确结论。萝藦科的花粉器是由花粉块、花粉块柄和着粉腺三个器官组成的总体器官,过去所有书籍把这个总体器官,称为花粉块。太师傅把它改为花粉器Pollinarium(pollen—apparatus)。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植物志》第63卷终于在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一部概括我国夹竹桃科、萝藦科植物的种类、分布、经济价值、用途及植物进化的科学著作,记载2个科,6个亚科,91属,个种,66个变种;其中1个亚科,6个属,个种,30个变种,是蒋英教授发现和创立的。同时纠正外国专家关于这两个科分类上的错误共多处。这卷书大部分是药用植物及工业原料植物,可为农、林、牧、副、医药、工业、环境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本资料。这卷书比较突出的是按照植物系统发育的进化规律排列。图版较多,包括详细的解剖图。因此,这卷书出版后,得到国内外植物学界的重视和好评。《中国植物志》编委会审稿的评语指出:”这是一部巨大创作,是蒋英教授积数十年的努力钻研成果。描述形态构造方面,配合图版,作了系统的分析,十分清楚,使读者很容易了解,并且在每属种方面,说明其经济用途,十分详细。总的来说,这本著作无论在科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实用方面,均具有高度水平。”年,太师傅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并受奖。该书也荣获年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最近在一次从西安回武汉的高铁上,我重温了我们的师叔李秉滔教授于年在《植物杂志》上发表的《纪念蒋英教授》一文,于是就有了这篇纪念短文。用分类学家的名字命名物种的名称,是纪念老师的一种方式,这是我们的师叔们按照国际惯例引入的一条“门规”,我和师弟黎维平,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聊起此事,觉得我们也要严格执行这一“门规”!我们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景燊苑”或者“景燊藓”、“景燊兰”将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用以纪念我们尊敬的硕士生导师——蒋英教授的大弟子,谭景燊教授。

致谢:蒋英教授的生平事迹主要参考李秉滔教授于年在《植物杂志》上发表的《纪念蒋英教授》一文;谭景燊先生二儿媳蘇寧女士(香港)和二女儿谭大琦提供了有关谭景燊教授解放前后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并对文稿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不能遗忘的科学家”栏目简介: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rongtong.com/sgyzq/sgyzq/13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